查看原文
其他

勤俭节约是传统,也是战胜困难的法宝

东平 澎湃新闻评论 2021-01-28


评论君说

      勤俭节约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,接受起来一点也没有违和感,不管你出生在哪一个年代。



作者 |东平


前几年有个视频,孩子们长大了接二老到城里,为了表示孝敬,点了一大桌,结果吃了几个菜,其他就都浪费在桌上了。二老要打包,孩子们说隔夜菜不健康,都走吧。镜头摇走了,给了一个大场景,这是一个类似年夜饭的场景,桌桌如此……


这个视频的信息量足够大,关于爱,关于温饱,似乎还关乎健康。两代人像是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,考虑的问题各有侧重,但其实大家都知道,这里头有一个无法被掩盖的问题:浪费食物,不应该。


我们这一代人在饭桌上听父母唠叨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“不要浪费”,碗里一粒米都不能留。父母常说,你们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没得吃是什么样子,是的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饥饿的体验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,我们还能从心底里去珍惜粮食吗?


这个问题,不光是抛给后浪们的,更需要所有人去思考:在物质极度丰富的当下,我们应该如何取之有度,应该如何珍惜这眼前的一切。


中午和几位同事在食堂吃饭,大家谈到了不浪费的话题。比如,我们说五个人在一起吃面,就应该让师傅给下四个人的量。说到这里,大家自动看了一下碗里的菜都吃光了没。吃完了放盘子的时候,还有意识地看了一下回收厨余垃圾的,大家说,如果有一天,这个里面真的少了,那就真的节约了……


整个过程是如此自然而然,可见,勤俭节约一直刻在中国文化的基因里,所以它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,接受起来一点也没有违和感,不管你出生在哪一个年代。


一个说法是,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。曾经被认为有难度的垃圾分类,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惯。所以不浪费粮食,对于任何一代人来说,也不会成为难事。


大道理不用多说了,想着这么热的天,还有辛劳的父辈们在田间地头劳动,我们就真的应该知道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不易了。


父辈们说的那些话,也是从老祖宗们那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,节俭是美德,共克时艰更是传统,这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过不同的困难和挫折,但我们能够团结也能够克服,这是刻在中华文化里的绵延不绝的力量。这是我们能够保持自律的原因,也是自信的源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※ 编辑|李勤余

    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

【推荐阅读】

陈剑被封了,谁是“阴暗流营销”的粉丝?
陈建新不知道陈建新出书,公众却要知道
是否“诬陷”陈建新,不是浙江省写作学会说了算
铲毁万亩庄稼突击退耕还林?形式主义的怪胎
旅游“诚信指导价”有用吗?


有深度、有态度、有温度的新闻评论,尽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